区块链+电力:市场蛋糕诱人 ,“铁齿钢牙”却不
- 编辑:xilele -区块链+电力:市场蛋糕诱人 ,“铁齿钢牙”却不

今天的夏天特别热,需要经常开空调。可是,人们要为此承受价格不菲的电费。根据网易5月份发表文章,将全球29个国家电费支出占月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居民用电费用占收入之比全球最高。
不仅是居民用电,在工商业用电方面我国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商业用电方面,美国的平均价格为每度10.6美分,我国约为12美分;美国的工业用电价格为7美分,我国则约为10美分。
相关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的降低电力价格难题。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点对点交易特点,能使电厂去中心化,让人们掌握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从而破除电力企业和用户用户之间的界限,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提高能源交易效率提高。
那么,未来区块链技术结合电力具体是怎么实现降低电费?现在这项技术又进展到什么程度?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区块链技术结合电力市场前景到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区间集就跟大伙聊聊这方面的事情。
区块链结合电力的“姿势”
电力产生方式多种多样,有化石、水力、光、风、核裂变、核聚变,等等,但不管哪种方式,每一度电从生产到用户消耗基本上要经历四个环节:电力企业—输电网络—配电设施—用户设备。
由于电力本身不可储存的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用户在使用电能不可能直接从厂商购买,中间要依赖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例如像供电公司、售电公司等。
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后,电力这种几乎难以被量化、追踪的资源,将会在映射在区块链网络世界里。以后,人们在使用电力时,将会实现可点对点自由交换,用户可以直接从厂商购买电力。
不仅如此,用电方并没有完全使用同中电能,它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电能放在网络上售卖,减少自己的损失。很多售电公司面临的电量偏差过大的现象将会极大的减少,再通过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电力需求和生产之间将实现精度极高的匹配。
另外,电力企业生产的电能传输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用户,整个过程中输电网络消耗的电能、输电的时间、用户使用多少、意外漏电数量等相关电力数据,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一目了然。

还有,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电力能源智能化调控,智能设备与互联网信息可以经由区块链连接在一起。某市区的摄像头捕捉到郊区某一输电设备突然异常断电,与其他相关节点反馈的信息——比如报警器的鸣响或是某一区域灯光突然熄灭等对比并确认真实后,信息直接传递给维修总部,总部设备会根据智能合约的规则设定自动派出相应维修设备去往现场维修。
更有意思的是,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搭建一个区块链电力能源系统,将各个利益相关方纳入到该体系中,像设别供应商、专业运维服务商、使用设备的用户等等,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通过智能合约贡献自己能力、资源,进而获得相应奖励。
成本有待时间克服
现在已有相关的创业公司进军该领域,但总体来看,还处于初步的试水阶段。
据报道,LO3 Energy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立了布鲁克林微电网(Brooklyn Microgrid)项目,让用电用户通过区块链向其他人购买或销售电力能源。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通过公共的电力公司就能完成电力能源的交易。类似的项目还有Conjoule、The Sun Exchange等项目。这些项目共同特点是,较为适用分布式电能,像光伏、风能等,而传统集中式电能则较少的应用。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区块链技术将帮助处在重要关口的光伏产业、风力产业找到新的突破口。但他们也表示,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目前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离规模化应用的路还很远。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区块链结合电能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据报道,成立于2016年的Energo Labs是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试图将区块链技术与能源领域结合,以打造分布式能源自治(DAE)社区场景。
这个公司在德拉萨大学做了一个示范性项目,在校园内三栋教学楼中,构建一个微型电网系统。其中的一栋安装了仅有12千瓦装机容量(相当于一小时能发出12度电)的光伏电池板,其发出的电力可以通过点对点(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两栋建筑使用。
据项目方介绍,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电力分发、结算交易记账时,所需要的成本太高。电站每一笔记账的费用大约需要几美金,时间需要五分钟。
记账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的,在现阶段,能提供区块链服务的资源非常有限,而对区块链技术尝鲜的需求则非常多;二是记账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机设备硬件。
这还仅仅是三个电力节点之间进行交易记账的成本,如果交易频率达到十几万次,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市面上其他的区块链电力系统项目也不是很成功。比如,2018年2月28日,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携手TUV Nord、新能源交易所、熊猫绿能(00686.HK)及华为共同发起的能源区块链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蛇口举行,这是全球首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社区公益项目。但是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开启后进展缓慢,相关落地情况并不明晰。
电力市场化还未成熟
区块链电力系统要想做大规模推广,除了要攻克一些技术难题,还需要市场化的制度空间。
众多周知,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民间资本是很难进入到该行业。后来随着政府不断推动电力改革,特别是在售电侧推动市场化,这才让民间资本有机会进入到该行业。我们就从售电侧来看一下电力市场化的困难。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帷幕。是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
售电侧作为本轮电改的重要部分,很快吸引了相关民间资本进入到该领域。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国逾万家售电公司完成注册,其中,经过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多达3500家。
但是民间资本没有“关系”劣势很快显现出来,倒闭如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经过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还不到300家,工商注册的才3000余家。
一位从事电力销售工作的王先生告诉区间集:“未来倒下的售电功公司还会更多,电力行业利益网络盘结,电改改到现在很难再继续推动了。”
他认为阻碍售电侧市场化主要的原因有:一是售电领域存在“省间壁垒”,利益纠葛较为复杂;二是电网公司资源背景雄厚,他们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明显;三是电力价格没有实行市场化,而是行政干预电力的市场价格。
就省间壁垒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力交易形成了“省为实体”的格局,一个省份为了保障本省份的就业、税收,往往不愿意接收外来电力,这一现象被业界称为“省间壁垒”。之前,一些省份去风、去光伏也主要受这方面的影响,当地电力企业发的电售不出去。虽然目前国家在致力降低省间壁垒,但这也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在电改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为了维持资产规模、高利润的诉求,也把业务推至售电领域。“电网企业和各个发电厂关系深厚,他们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其他领域的资本方,在售电市场中他们是主要玩家。”王先生说道。
另外,电力价格也基本不受由市场供需关系影响。通常发改委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针对市场上的电力价格给出指导性规则和意见,售电公司可操作的价格空间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电力行业市场化不成熟的当下,区块链结合能源纵使技术上可行,也是几乎没有市场应用空间的。
自由竞争是实现区块链电力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对于一般的电力用户来说,他们对于电力需求主要是安全稳定、价格低廉;而相关的电力供应企业需求则是,有大量的用户消耗其生产的电力。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用户、生产者对于一度电是从中心化系统流转的,还是去中心化系统流转的其实并不关心。
而如果强行推广实践区块链结合电能的解决方案,即使是技术难题可以克服,系统运营又是种种难题:
如何审核与发放入网许可;在接入新用户时如何保证电网整体的安全与稳定;如何与传统输发电合作;如何与电力公司分摊利益;如何与所有用户互动;如何保证网内电能交易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如何确保交易执行;如何合理地分配电能与制定价格,使得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障;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如何在收集用户信息的同时保障其隐私不被侵犯等问题都将极大地制约了区块链电力能源系统的推广与发展。
鉴于眼下在我国尝试区块链电力能源系统并不实际,又考虑到前面提到我国现在电力系统的制度成本,当下降低电力成本之急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电改”;克服已有利益集团的阻碍,真正让市场化的力量进入到该行业,通过竞争的方式降低电力能源系统的运营成本,进而普惠每个用户、生产者,以及未来的区块链应用的创新者。